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众创空间 >> 创新城市
安徽合肥高新区:集聚一流技术 一流产业 一流人才
0
发布时间:2017-11-10 浏览数:2294 来源:合肥晚报

  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加快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加快中科大合肥高新校区、量子信息实验室、先进光源、超导核聚变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高新区计划用5至10年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以进一步提升和凸显合肥在全国创新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2017年1月10日,合肥被正式批淮建设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高新区作为科学中心的核心区,积极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目前已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在今年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杭州滨江、深圳、西安等之后,跃居全国157家高新区第6位,较上年再上升一位,位列省会城市高新区第3位。

  建设世界一流的 合肥滨湖科学城

  加快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加快中科大合肥高新校区、量子信息实验室、先进光源、超导核聚变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高度集聚的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群;进一步吸引海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来区设立全球领先的用户实验装置、科学实验室;凝集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承担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任务,形成国际化、高水平、跨领域的一流研究团队。

  打造全球领先的 新兴产业集群

  引导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向全球科创中心递升。围绕量子信息、智能语音、精淮医疗等前沿技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资源注入,加快先进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加快原始创新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驱动与资本驱动深度融合,重点培育一批尖端产业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打造中国声谷、芯之城等产业名片,形成具备世界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完善与世界一流等高对接的 国际化配套

  牢牢把握"集聚一流技术、一流产业、一流人才"的园区定位,加快园区国际化建设和综合配套提升。坚持坚守高端定位,规划好园区山水融合、开敞空间、慢行系统、水条绿带、生态网格等,加快国家侨梦苑、中德智能创新产业园、柏堰国际社区等项目推进,进一步完善国际医院、国际教育、人才交流培养中心等国际化功能配套设施,把合肥高新区打造成智识型、智慧型、智能型国际化创新园区和国际化生活社区。

  建立健全理念超前的 运行体制机制

  进一步争取国家、省、市三级支持,获取更多的自主发展权限;积极争取自创区、自贸区、国家新区核心片区三区叠加,完成对合肥高新区发展优势导入和功能定位提升;探索推进服务购买市场化等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政府服务向高端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统筹开展一区多园建设,发挥创新发展核功效,形成对合肥市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新闻延伸

  如何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听听专家意见

  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近日合肥高新区专门举办专家研讨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砥砺前行,不断奋进。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节主持研讨会,工委、管委会领导孟凡农、韦建华、刘登银、曹效记、刘亮亮出席,来自高校、政府、媒体等领域的近20位专家共聚一堂,为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出谋划策。

  会上,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就合肥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作了主旨发言,介绍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建设背景,提出了合肥高新区下一步争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随后,与会专家从政策研究、科技管理、新闻宣传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卓有见识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表示,高新区经过26年的发展,在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6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未来尤为可期。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既是中央、省市委的郑重要求,也是高新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高新区发展历程上重大里程碑事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重要性、迫切性。

  与会专家建议,合肥高新区在争创工作中要站高位、补短板、发大声,学习先发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练好内功,更要争取外部支持,树立一流的理念、聚集一流的人才、营造一流的环境,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大功夫,打造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进一步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早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