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专栏
科技创新:九天揽月龙宫探骊
0
发布时间:2017-12-27 浏览数:3569 来源:湖北日报

10月12日,一名观众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体验北斗高精度导航驾驶。

天舟一号

  天舟一号是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全长10.6米,上行物资总装载量不小于6吨。图为4月22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天舟一号向天宫二号靠拢。

北斗卫星

  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完成30多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具备服务全球能力。图为6月9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在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展出。

C919

  C919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我国真正面向市场的干线飞机,着眼于最主流的航空运输市场(150座级),完全按照国际主流适航标准和国际主流市场运营标准研制的干线飞机。图为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

可燃冰

  南海海域是我国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区,全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油当量,其中有近800亿吨在南海。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图为7月9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

超算“神威”

  来自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很重要的一个突破是,实现了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它采用的是中国自主芯片“申威26010”,其运算速度达到12.54亿亿次每秒,这是全球首个突破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图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蛟龙号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是目前全球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5月2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布放入水。

AG600

  AG600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飞机选装4台国产涡桨六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实现超过4000公里的最大航程。图为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首飞。

复兴号

  “复兴号”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在京沪之间,跑赢了日本新干线、法国TGV,中国成为全球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图为9月21日,G1次“复兴号”列车驶出北京南站。

  宝剑淬炼,无坚不摧;能量积蓄,光芒四射。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我国科技创新迎来“中国时间”。

  2017年,我国科技成果“井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采“冰”,多个战略领域接连取得突破,海陆空立体创新。

  海洋宝库,资源丰富。我国海洋事业进军“中国深度”!

  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从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层中开采上来。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5月23日,“蛟龙”号首次探查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4811米的海底世界,填补了我国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4000米级深度的作业空白。

  神州大地,百舸争流。我国超算高铁跑出“中国速度”!

  6月19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发布,国产超算“神威·太湖之光”与“天河二号”连续第三次占据榜单前两位,凸显了我国在超算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6月26日,我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线正式双向首发,这是我国高铁告别跟跑者历史、驶向领跑者位置的新征程。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追求“中国高度”!

  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7天后,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太空加油”。这意味着我国航天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

  6月15日,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发射升空,它将助力科学家解开黑洞演化、中子星强磁场等剧烈天文过程中的种种谜团。

  北斗第三步,当惊世界殊!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拉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战幕”。从国内、区域再到全世界,北斗导航实现历史性“三级跳”。

  让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

  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圆满实现首飞。我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意味着,我国大飞机“三兄弟”——运20、C919、AG600终于蓝天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