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动态 >> 创新资讯
江苏:传承创新为千年古运河注入新活力
0
发布时间:2018-01-09 浏览数:1289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记者走进无锡景宜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只见监测人员轻轻滑动鼠标和摄像头的操作杆,就能实现对附近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助“感知中国”中心的先发优势,无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航道管理,形成完整的“感知航道”设计应用方案,为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从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大运河河道——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算起,大运河在江苏已流淌了2500多年。繁荣时期的大运河,是贯穿我国南北的大动脉,沿途经济、文化、社会在她的承载滋养下滚滚向前。

  如今,在新的大运河复兴行动中,江苏明确提出“三个长廊”的目标,即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今天的大运河,依然流淌着动人文脉。常州运河五号文创街区、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宿迁水利遗址公园……连通8个设区市、长度690公里,共有7个遗产区、28个遗产点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以历经千年时光的厚重文化积淀,再次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九省通衢的淮安,曾是明清两代的“漕运之都”。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淮安的资源得天独厚。2008年,中国古都学会授予淮安“运河之都”称号。

  运河淮安段的水工遗迹,代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最高水平,也凝聚古人改造自然的勇气、智慧和伟力。码头镇的惠济祠遗址今天只是平地,地面有建筑构件和乾隆御碑,但在明清,这里是运河、淮河、黄河的交汇口。

  淮安水上立交规模为亚洲最大,东西向的淮河入海水道位于下方,南北向的京杭运河位于上方,两条水路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两者水位差超过6米,运河上船只往来穿梭,非常繁忙。

  大运河今天仍然生机勃勃,淮安船闸年船舶通过量近2.9亿吨,居全国第一。淮安率先在苏北运河开通港口集装箱运输,2016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1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的80%。淮安港年吞吐量占江苏内河集装箱运输3/4,在全国内河港口中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注入活力,运河文化在发展中得到弘扬。用新科技、新方式呵护千年运河,无锡依然走在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前列。

  创办“中国运河网”的民营企业无锡运河之光文化有限公司,将基于“物联网+融媒体”技术,计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云平台。董事长应晓萍介绍,这个计划包括提取并整合海量的运河人文、地理、旅游、生态数据;借助无人机航拍、卫星图像对比和无人艇巡查运河沿线生态与古迹;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码头、仓储、船舶进行智能化匹配,打造运河智慧物流平台;利用APP导游系统对游客分布和流动进行统计预测……

  “我们致力于数字大运河、智慧大运河的发展,努力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应晓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