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动态 >> 创新资讯
山东临沂高新区:新动能提升产业质效 新发展夯实民生福祉
0
发布时间:2018-01-10 浏览数:1508 来源:中高新传媒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战场”上,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疑是“尖刀连”。以山东省临沂国家高新区为例,2017年该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市第一,研发投入在GDP中的占比居全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市第一……2018年临沂“两会”期间,临沂市人大代表,临沂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纪民就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热点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大格局孵化高新项目 大视野集聚智力资本

  临沂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支撑点、动能转换的切入点。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火炬电子元器件特色产业基地。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和产值占比分别为35%、42%。

  健全孵化体系是临沂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力点。着眼构建“科技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园”配套延伸的大孵化格局,目前拥有科技创业园、应用科学城、龙湖软件园3个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50多万平方米,加上兰华科技产业园等民营孵化器,科技孵化总面积达到了100万平方米。为拓展孵化链条,还开工建设了1000亩的龙湾产业加速器,规划了应用科学城二期。甲骨文、华唐大数据、浪潮集团、山大国家科技园等一批优质项目入驻各园区。

  为解决高端创新资源要素较为匮乏的难题,高新区通过协同创新将国内外的企业、科研院所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云智慧”拓展创新空间,不断推动国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全区有300余家企业、400多个项目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与6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合作设立研发基地。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为临沂高新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2016年7月,高新区加入了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中瑞电子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成立了“联合技术中心”,博胜机械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意大利Favaro公司合作研发高效环保喷雾机……

  为有效助力创新,临沂高新区还坚持引智引技并重。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4名、转化技术成果165项,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94家、创新平台4个。兑现科技创新和人才激励政策资金1350万元。举办“千人计划”专家临沂高新行活动,12名高层次人才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效能倍增服务升级 建构创新创业乐土

  近年来,临沂高新区以应用科学城、科技创业园为依托,采用“政府+社会资本”模式,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双航材料有限公司,设立了“临沂双创服务有限公司”,整合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技术、设备、信息等创新创业要素,集中打造了公共孵化区、专业服务区、要素交易区、科技金融区和教育培训区五大功能区,发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优势,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双创”服务平台。目前,通过举办人才科技沙龙、专题报告、招商信息发布会、难题对接会等形式,累计服务创新创业者200余人次。

  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提档升级的同时,临沂高新区还在提升行政效能方面持续挖潜。为打通“放管服”改革最后一公里工作,临沂高新区取消行政审批服务85项、承接8项、整合5项,规范中介服务收费项目2项。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做好“三证合一”、“两证整合”等工作。坚决落实减审批事项、减收费项目、降准入门槛等放管服措施,探索试行“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联审联批模式,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创优营商环境。

  为突破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临沂高新区多举措强化要素供给。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棚户区改造等措施,保障用地需求。成立项目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主抓拆迁、挖潜,盘活闲置低效土地320亩,挖潜指标302亩。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6958亩。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深化政银企对接,落实挂牌上市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临沂高新区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解决群众最迫切、最关注的现实问题,竭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稳定脱贫、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工作上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梳理确定重点民生实事66项,年度投资6.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70%以上。

  建设美丽城乡。完成环城防护林带等植被绿化28万平方米。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达标,改厕1634户,硬化道路37万平方米。通过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扎实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突出“小散乱污”企业治理,大气质量持续好转,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7天。严格落实“水十条”,推行“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河流断面水质持续达标。

  抓基础设施促硬件提升。加快西外环、金一路西延、还建社区等项目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和服务配套。新铺、改造污水管网14公里、天然气管道23公里,新建道路15.2万平方米。

  抓公共事业促服务公平。3年内新建扩建8所学校,推进社会福利中心高效运营,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11.67万群众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87.8%。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6个,实施村级公益项目13个。推进村级文化广场全覆盖。移风易俗群众电话调查满意度全市第一。

  抓社会保障促民生民安。新增就业2995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88人。区社会福利中心投入运营。534套保障性住房项目稳步实施。扎实开展违建治理,拆除违法建设162起、23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建超过30万平方米。

  抓多轮驱动促精准扶贫。综合运用党建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孝善扶贫等有力举措,巩固提升扶贫成果。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1家,建设为农服务中心1处。

  抓安全稳定促社会和谐。实施“雪亮工程”,公共视频资源互联互通率达100%。配备电动治安巡逻车68台,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全覆盖。开展“信访积案集中化解月”活动,实行包案述职评议,全力夯实维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