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动态 >> 创新资讯
陕西宝鸡高新区:打出脱贫组合拳 多点发力摘穷帽
0
发布时间:2018-01-12 浏览数:1356 来源:宝鸡新闻网

  宝鸡高新区地处城区,城市建筑面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农业发展空间不断被压缩,发展前景堪忧,在这一情况下,宝鸡高新区针对自身短板,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按照“果蔬上塬”和“农业产业化、工业就业化”的产业脱贫思路,依靠项目搭载,政策帮扶,着力把贫困户嵌入到产业链上,以大产业发展实现脱贫。

  项目搭载扶贫 让脱贫菜单“厚”起来

  段家塬村的贫困户王志锐笑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时农忙的时候来葡萄地里干些零活,一天能赚个四五十块钱,再加上每亩地一万元的收益,年底还有分红可以拿,就这一两年,他们家一定能脱贫。记者了解到,段家塬村葡萄合作社的“科技+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采取统一配套、统一建园、统一培训、统一作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发展模式,带动156户贫困户发展葡萄230亩,农户每亩最低收益1万元,而这只是今年高新区产业脱贫的一部分。

  2017年,高新区针对无能力、无劳力、无法脱贫的“三无”贫困户,积极推广光伏发电“三个一千”工程,目前已在6镇68个村实施光伏项目,覆盖贫困户1118户,年底每户可收入1000元。同时高新区还开展奶牛、肉牛等大型奶畜肉畜公司托管代养政策,如康源牧业公司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利用政府补贴资金,帮扶贫困户100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分红2600元,每个季度领取650元。

  截至目前,高新区2017年发展粮食种植6117亩。蔬菜259亩,水果1121亩,中药材127亩,覆盖贫困户2229户;养殖肉牛、奶牛319头,羊866只,生猪2071只,覆盖贫困户455户;发展休闲农业18户,光伏发电1118户,电子商务2户。

  政策人才支撑 让脱贫腰杆“硬”起来

  “技术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一直是产业脱贫的致富制胜法宝。近年来,高新区组建产业脱贫技术服务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区镇技术人员,服务外包技术人员,乡土人才等资源优势,主动出击,对贫困户“面对面”开展技术服务,现已完成技术服务1496户,占有需求贫困户总数的113.25%。

  人才做支撑,政策要配套。最近,在农业局和镇政府指导下,钓渭镇红星村计划新建蔬菜大棚基地,为法士特餐厅供应蔬菜,现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120亩。近年来,高新区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在马营镇杨家山村、八鱼镇寨子岭、凤凰头村、磻溪镇潘家湾、天王镇杨家庄等10个村作试点,发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该试点村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全区10个试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经全部成立,为全区脱贫产业发展激发了内生动力。

  扶贫扶智鼓劲 让贫困群众“忙”起来

  “脱贫不能等靠要,勤劳才能致富,我自己可以养猪,我儿子也可以外出打工,我要求退出贫困户。”在磻溪镇张下塬村,贫困户张平让要求主动脱贫的故事在村里传唱,给不少贫困户树立了榜样,而这样的榜样在高新区还有不少,通过扶贫扶智,一大批贫困户生活脱贫,思想脱贫。

  在扶贫扶智工作中,高新区在全区131个行政村开展“激发内生动力、合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巡回宣传、文化慰问演出、扶志扶智现场会等活动,大力营造全区主动脱贫的氛围,同时把人社、教育、计生、农机、职业院校的培训等多部门力量整合起来,举办烹饪、电焊、家政服务、农机等技能培训69期,涉及贫困人口2815人,其中社会服务保障中心培训34期,培训贫困人口925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场次,培训困难群众1890人,通过一系列扶贫扶智“组合拳”涌现出了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峰表示,2017年以来,高新区共投入产业脱贫资金1082.24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补助,下一步,高新区将在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三变”改革、创新产业脱贫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做文章,致力打好新一年的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