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众创空间 >> 园区规划
辽宁大连高新区“三箭齐发”全力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
0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数:1483 来源:大连日报

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

  生机盎然的五月,万物并秀,大连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呈现勃勃生机。5月3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连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在高新区航天大厦举行揭牌仪式;5月7日,大连高新区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建的众创空间“同济大学创业谷北方基地”(以下简称“大连同创谷”)开谷,双方还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5月16日,IBM中国区最大的创新工作室在高新区落成。三个项目分别代表了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三大引擎:创新创业孵化、民族企业创新、国际创新资源集聚,这三大引擎也犹如三只利箭,共同发力,齐发射向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生态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开放创新先导区的目标。同时,三项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

  扎实双创基础国家自创区建设添“活力”

  活跃的创新创业孵化为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添“活力”。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大连同创谷,是全市目前由社会投资建设的、规模最大的众创空间,主要立足于东北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和同济大学学科优势,以城市建设创新和工业4.0产品设计为专业发展方向,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智慧城市、产业运营、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技术平台整合,借助创业与产业联动模式,打造集创业孵化、企业成长扶持、产业全程服务的全产业链平台。大连同创谷已吸引31个创业企业和团队正式入驻,并获得大连吉银汇创投资基金等多支基金支持。大连同创谷还将与上海同创谷、成都同创谷形成全国三大中心,共同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创新驱动带来新活力。大连同创谷的落地,代表着大连与上海作为对口城市的合作进入了崭新阶段,也是高新区大力推动“双创”工作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高新区借助拥有深厚的双创工作基础,率先出台史上最优的“众创十二条”和“科技创新十条”为双创工作提供政策支撑,高新区到目前已投入近1亿元资金到双创中,2016年底召开的双创政策兑现暨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一大批优秀双创机构、天使服务机构、创业活动和创业导师,在东北地区率先全面兑现了政策资金。早在2008年,高新区就制定实施了吸引海外归国人员创新创业的“海创工程”政策,已支持115个项目发展,自主培育了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15位省十百千人才,引进了8位“千人计划”专家和2位“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真空仪器设备、海上溢油监测、工业仿真软件等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高通量筛选控制系统、癌症个体化靶向免疫治疗、自修复胶体凝胶、柔性数字传感器等项目国际领先,互联网线上教育项目跻身全国行业前三甲。2017年,高新区又制定实施了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科创工程”,与实施多年的“海创工程”成为吸引尖端人才的“双引擎”。同时,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区校一体化”,高新区陆续同中科院达成了在英歌石区域建设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的合作协议,目前建设规划已经启动;同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高校达成了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与东软信息学院、大连舰艇学院、农科院大连生物所等高校院所推进合作;同中科院沈阳分院达成了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和育成中心的合作意向。正式启用“科创大厦”,为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提供载体。

  不断创新的工作模式,迎来双创工作发展新热潮,助力国家自创区建设。2016年高新区中小企业注册增长44.7%,2017年一季度又新增双创机构面积1.4万平方米。一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涌现出的新技术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如5年前成立、并在2015年获得李克强总理肯定的成者科技,现已成为国内“企业级智能硬件”的领先者,并获得投资数千万元;德联投资的移动式全集成土壤修复工程装备及定制化土壤解决方案位居国际前列;陆航科技的车辆与智能手机间的交互系统研发设计国内领先;芯巧电子的EDA定制软件填补国内空白;被李克强总理推介到达沃斯论坛的第九单片机,已汇集3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为东北性能较低的3万台机床进行升级改造。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楼兰科技、新锐天地等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十几倍;生命科学、AR\VR、工业仿真、大数据分析、海洋科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目前,高新区建有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共54家,其中通过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15家,占全市的58%;市级以上孵化器1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家,占全市的40%;在孵企业、创业团队近2000家,双创载体总面积83万平方米,居全省前列。“创业大连·高新区示范引领工程”在东北第一个被纳入国家“创业中国行动”,今年5月,“创响中国”大连站在高新区正式启动,为振兴东北经济再添新活力。

  提升民企发展为国家自创区建设注入“强动力”

  民族企业自主创新是国家自创区建设的强动力,也是创新体系的主力军。今年,高新区“墙里墙外”同时发力,着力于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技术项目的引入、扶持,重点支持企业更多向科技研发转型。强劲的民族企业创新为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增“动力”。入驻高新区的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主要承接航天科技集团军转民项目落户,首期项目已有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爱锐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航天汇信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以及船舶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新材料应用研发中心、软件测评中心和航天结构强度分析中心等10余家企业入驻,重点开展智慧产业、船舶综合电子和海事信息支持系统、工业大数据系统、软件测评等项目研发和市场开拓,预计“十三五”末,产业收入规模达到10亿元。该项目是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的落户是高新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带动高新区民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的科技创新引领,民族企业创新更是建设国家自创区的“动力引擎”。高新区紧紧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升级版”、“2025创新中心”和“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三大产业方向,大力扶持、吸纳和培养民族企业创新,涌现出一大批民族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华信“大连云”和华为“软件云”正式运行。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连本地成长起来的软件及信息服务龙头企业,目前正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迈进。去年10月,总投资9000万日元,华信在日本京都KRP(京都研发园区)设立株式会社华信创研,是大连华信既东京、冲绳之后在日本开设的第三家子公司,也是我市本土IT企业在日本京都开设的第一家子公司,华信创研的设立将极大地促进日本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转化为面向中国市场的生产力,并为我市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将云服务东北亚区域中心落户在高新区,同时建设华为软件云服务创新中心,通过云服务模式,打造车联网云、工业仿真测试云、生命健康云、跨境电商云—“四朵云”,为大连高新区软件与服务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瀚闻资讯挂牌“国家一带一路外贸大数据研究所”,舜德链融数据、美谷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落户,让高新区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先行一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高新区建设集机器人研发中心、机器人应用服务中心、机器人产业孵化器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博奥生物落户并申报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三垒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双激光双振镜大型金属3D打印机成功上线;融科储能拥有全钒液流电池专利170余项,主导着国内外标准的制定,是全球唯一具备全钒液流电池从材料、装备到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企业,预计2017年可实现产值14亿元;大连芯冠科技的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产业化项目一期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首批国际领先的高质量6英寸600伏功率器件用硅基氮化镓外延片诞生于大连高新区,填补国内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化领域空白。民族企业的不断创新,也让高新区在高端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洁净能源和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异军突起。

  引入国际资源为国家自创区建设插“新翼”

  不断集聚的国际创新资源为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插“新翼”。目前,高新区已汇聚11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这是高新区的优势,也将是高新区创新体系的一大特色。在大连高新区落成的IBM创新工作室,占地1500平方米,是继上海之后,IBM在中国区建立第二家、最大的创新工作室,也是IBM全球第42家创新工作室,此举也是IBM在大连的创新升级发展。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大连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IBM在高新区的全球交付中心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将IBM最新的技术与设计思维碰撞融合,在大连市政府及高新区的政策支持下,IBM在高新区成立的创新工作室,成为率先在大连高新区打造全球最新技术应用创新中心的示范者和先行者。创新工作室依托IBM认知计算、移动、社交、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和全球设计网络,服务中国、香港、台湾和日本等地区,为客户提供最专业的下一代企业级数字创新服务,通过与客户协同开发,共同打造全新的交互体验和企业级技术创造模式。此次工作室的设立,是IBM应对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之举,也是高新区集聚国际创新资源重要举措。

  以IBM为代表的落户高新区世界500强及国际行业领军企业,也纷纷改变过去传统的商业流程及软件外包服务,全面向行业解决方案设计与交付、行业咨询、创新型研发等高端业务升级。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于2000年落户高新区,是我市乃至全国传统BPO业务领域的领军者。现在,简柏特正通过吸引高端人才,引入创新业务线等手段进行转型升级,依托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商业分析及应用业务,加大投资对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的研发的力度,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把对企业的中后端服务提升到全套以及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成立于2003年的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依靠全球规模最大、服务种类最多样化的IT及咨询交付网络资源,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转型升级。通俗地讲,把传统上必须由专业员工交付的业务交给机器去计算、去交付或者辅助,此举全面提升服务效率30-40%,在如此“减员”增效的背景下,公司因新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员工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目前已达到8200余人。全球排名前四的世界级检验检测机构——欧陆集团(Eurofins)在高新区投资设立亚太区食品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填补国际领军企业在我市开展高级食品及药品检测领域空白。

  金雅拓、安永等多家企业也致力于创新研发、转型升级,依靠母公司或集团资源和全球网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逐步整合全球创新要素至大连中心。目前,高新区汇聚11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全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200家,相关从业人员近20万。高新区不断聚集的国际创新资源,对推动高新区及大连市的科技创新乃至东北振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日,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高新区又专门研究制订加快国家自创区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立足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形成国际化、规模化和高端化的优势基础上,全面实施“IT+”战略,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心前沿引领为引擎,重点打造以半导体、新一代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的五大产业,即:以人工智能、机器仿生、智能物联、航空航天等为主导的智能信息产业;以海洋目标感知、高技术船舶、智慧港口、船舶导航等为主导的海洋海事产业;以储能技术、燃料电池、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催化材料等为主导的洁净能源和功能材料产业;以精准检测、精准诊断、转化医学、远程医疗及以此构成的生命科学大数据平台为构架的生命科学产业;以3R(VR、AR、MR)、网络内容、数字媒体为主导的数字文创产业。力争3-5年时间,再造一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连高新区精心打造的创新创业孵化、民族企业创新、国际创新资源集聚三大引擎已经全力发动,将全面开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崭新篇章,为建设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开放创新先导区打下坚实基础。